7月24日,受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邀请,由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支持的“有色金属数智化破局:AI+协同走近华为研学活动”在华为青浦练秋湖研发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代表、行业协会领导及华为专家齐聚一堂,通过实地参观、主题分享、案例解析及深度研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在有色金属产业的创新应用路径,助力行业突破发展瓶颈,迈向数智化新征程。
本次活动以“数智化破局”为核心,聚焦有色金属产业在智能化升级中的痛点与机遇。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管维镛、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会长吕金海、华为钢铁有色军总裁石矛先后致辞。管维镛会长强调,工业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有色金属作为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破局”;吕金海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有色金属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资源端不确定性上升、绿色低碳压力加剧等外部挑战,以及生产工艺复杂、数据碎片化、协同效率低等内部问题,传统手段已难以支撑企业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亟需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手段破解“痛点、堵点”。
核心内容展开深度解读,为在场嘉宾带来前沿洞察与实践经验。华为上海政企商业系统部智能制造行业总监张毅首先介绍了华为在上海的业务布局。他提到,华为在沪设有上海华为、海思半导体、华为数字能源三家子公司,2024年在沪合作金额超43亿元,重点布局浦东新区、徐汇区、闵行区及青浦区,尤其在闵行区成立了全球首个“深思AI框架创新中心”,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行业落地。“上海作为人才高地,华为将重点产品线与研发力量聚集于此,涵盖5G、5.5G、智能驾驶、旗舰手机芯片等领域,同时联合200余家合作伙伴,构建开放的数字化产业链。”
随后,华为中国政企咨询首席专家孟庆鑫分享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他指出,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的技术升级,而是“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的系统性变革”,需以“愿景驱动、蓝图规划、持续投入”为核心。华为自身从1998年起持续投入销售额的2.85%用于数字化建设,通过流程化、数据化、智能化“三步走”,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全链路数字体系,实现人均营收从3950亿元到8914亿元的增长,而人员仅增长16%。“转型的关键在于将数据转化为核心资产,通过AI建模与智能决策,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华为油气矿山军团解决方案总监张明威则聚焦有色金属行业,详细解读了AI解决方案及成功案例。他以中铝集团为例,介绍了华为通过AI技术优化电解槽操作参数、提升生产排程效率的实践:“过去依赖专家经验控制电解槽,操作准确率差异较大,通过AI建模分析数万条数据,实现下料间隔与实际偏差小于300秒,氧化铝单耗降低2千克/吨,年增效超960万元。”此外,华为与宝武集团合作的高炉铁水温度预测、与海亮股份(002203)联合发布《有色金属材料(铜基材料)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蓝皮书》等案例,生动展现了AI在矿山、冶炼、加工等环节的落地效果,引发在场嘉宾广泛共鸣。
探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有色金属企业数智化转型路径”“AI技术落地的挑战与对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上海华峰铝业(601702)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闯、金川集团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艳丽等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方面的需求,希望与华为及行业伙伴深化合作,共建适配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孟庆鑫、张明威等专家针对企业关切回应称,数字化转型需“因地制宜”,大型企业可依托统一平台架构分步实施,中小企业则可从具体场景切入,通过“小投入、快见效”的模式逐步推进,华为将联合生态伙伴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培训,降低转型门槛。
正如吕金海会长在总结中所言:“有色金属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未来,协会将持续推动此类跨界交流,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让AI+协同成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力量,共同推动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还有中铝国际(601068)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赵鹏飞副总经理,海亮金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周巧云总裁,国家电投集团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云开副总经理,上海瑞格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王新伟董事长,上海合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陈建纲董事长,上海龙阳精密复合铜管有限公司李延军总经理,上海神火铝箔有限公司郝风昌总经理,上海巨合物资回收有限公司黄开举总经理,湖州盛义铜管工业有限公司何洁丽总经理,上海五锐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王佶蔚副总经理,北方铜业(000737)上海中条山实业有限公司杨波副总经理,协会刘秋丽秘书长配资企业排名前十,常务副秘书长许寅雯,以及上海华为钢铁有色军团的团队成员等等。
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